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3的文章

一個一個故事

見到一個又一個故事 追尋夢想的故事 信念跟以往的有一點分別 雖然努力是一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背後的理念不再單純 1.龍小菌 最初頗為欣賞這只為唱歌不問回報的歌手。誰人願意在高溫鬧市戴著面具唱歌?但後來故事的發展讓人有點驚訝。脫下面罩,變成不是歌手,而是補習老師,還是英皇教育。這也不為過,更詫異的是,她還可以拍劇集。老師與藝人身份重叠,形象變得模糊了。 為何不單以藝人身份發展?是對自己沒信心?還是老師是份省油的工作,還能分身拍劇。教中文,教的會是什麼道理?如何作學生的榜樣? 可能我對英皇有偏見,到底以前說怕家長以為她是發明星夢的她去了那裏?她現在是想作育英才,還是想唱歌呢? 2. 神魔之塔 青年人賺取第一桶金, 我坦白的說,我欣賞亦眼紅。欣賞在他不只顧玩轉珠,出遊戲過程一定有付出。眼紅是我真的不懂抄遊戲,無法賺第一桶金。 但故事告訴我抄襲是允許,是成功的。但在大學時,抄襲是死罪,不允許的。那我們該信那套?還是做人圓滑一點,不要死牛一面頸。 3.陳茂波 本身是一個值得表揚的故事。窮苦出身,苦讀向上爬至局長階層。 但他所顯示出的不是個人的風骨修為,而是鑽盡空子賺大錢。辛苦讀書發財卻沒有立品。亦不知政府或政治為何物就當上局長。回答解畫的咀臉彷彿是不食人間煙火,不是人說的說話。既有梁振英前車可鑑,但不懂汲取教訓,還重蹈覆轍。可悲,空有賺錢智慧,沒有為自己尊嚴作底線。同樣例子還有陳振聰。 局長前的故事也乏善足陳,只是香港悲慘的寫照。不作炒賣,不懂註冊公司,不懂瞞稅,一生只能勞勞碌碌。就像一間間被迫遷的老鋪,庸碌半生,最終也要結業。 我知道還有我想要的故事,希望媒體多點報導。讓我相信順著正道,安守本份,不用出位嘩眾,也能達成我心中的夢想,只要我肯付出努力。

哀哉!香港大沙地

香港大球場開幕時,我正值十來歲的年紀,一切都很新鮮。況且有叔叔在場內工作,更加加深了對大球場的認知。 記得當年劉德華就是在大球場拍天地雄心。這齣戲雖然不甚了了,但我第一個劉德華的簽名便是這個時候取的。 然後,大球場舉辦了新城的頒獎禮。我有幸能夠出席。並一睹初出道謝霆鋒的風采。之後的日子也有到大球場看足球比賽。 草皮差是大球場一直為人所詬病的。但有一段時間,草地的質素確實有改善。近來突然於facebook見到朋友分享相片見到,草地變成一片爛地。感到十分驚訝。而且還有深受香港人歡迎的英超球隊來比賽,康文署竟然用一片沙地去招呼他們?令球隊球迷失望之餘,簡直令香港蒙羞。 現在真的是無政府狀態,在上的明顯的利益衝突不下台,在下的可能經外判再外判,懶得理你有沙定有石,鋪到地咪得囉。結果,回歸多年。眼見政界中人只遊走於親中及民主兩極之間,為的是自己的利益,從沒有想過如何把事情辦妥。政府如是,大機構如是。很多人說香港不可再沉默,要為自己發聲。但要如何做,才能讓各手握大權的人,多些為香港人設想? 大球場、足球比賽看來只是不影響民生的餘興節目。但這件醜聞實在影響香港聲譽深遠。試聞還有球隊敢來香港比賽嗎?2009年東亞運之後,又話發展香港足球呢?4年來,連草地也不能保養好,說什麼振興足球? 作為香港人,回歸前後,眼見每樣事情,不論娛樂、教育、施政等方面都在沉淪時候,究竟可以做什麼才可以過一些不丟架的生活。 我怕日後出外旅遊,都不敢認自己是香港人。

強積金好過打劫

很多人說收租好過打劫。嗯此話說得沒錯,但我稍嫌不夠全港性。 強積金才好過打劫。 1. 削弱年青人買樓能力 假設兩小口子平均萬多元人工,工作十年,二人的強積金都達十多萬元,如果加上自己的儲蓄,已經能夠付首期了。別論現在樓價與薪金脫軌,但強積金的5%實在減低了在職者目前應急之需。 2. 不斷提高入息水平上限 加人工的速度永遠追不上上限,本來20000, 後來25000然後提議上30000。即是我如何加人工也脫離不了這個強積金。實在覺得比人搶劫多。 3. 強積金阻礙在職流動 人生選擇好多,無必然一定要上班,還是持續的上班。以前公積金則可以提供打工仔喘息的空間,離職時可拿走一筆。去旅行、去進修、去買樓、休息但還可以供樓比家用又好,總可以好多選擇。現在離職沒有現金,又要供樓等等,等於叫人不斷工作,轉工困難。不找到好的,絕對不走,變相阻礙職位的流動。 基金公司經理手續費袋袋平安,也不保證存款的賺蝕。一味叫小市民要管理自己的強積金,即迫每一個人學懂投資才能安享晚年。那麼基金經理的角色存在意義為何?如果我懂得投資,也不需要經理的存在。我不懂投資,又要我管理,這叫什麼道理? 總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交稅給政府,而政府卻不斷剝削市民的利益。比錢叫人剝削自己? 垃圾會的人又不知在幹什麼,為市民謀了什麼福利?爭取紅綠燈延長三秒?

當遊行成為習慣

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今年七一遊行效力已不及以前,氣氛冷淡了很多。因為政府已懂得如何控制遊行人數對政府的衝擊。首先不開放六條行車線,相片要從高空影出來才見長長的人龍,震撼力自然比近距離見到黑壓壓的軒尼斯道來得平靜。然後大搞維穩秀,君不見新聞報道得最多的不是表演內容,而是人數。收數有維穩費。三來,政府回應也很淡然,將其看作一個一年一度的節目,說會聆聽。隱藏語當然是意見接受,態度照舊。 因此,有一班人會發現只是遊行根本已沒有效力,總不可以要求有一百萬人出來遊行。(不過話雖如此,如果現在失業率高些,這絕非不可能)一定要集中力量,像反國教時這樣,集中一個議題,爭取普選,佔領中環。這樣一來出師有名,普選是一早承諾過的,二來議題集中,才能議價本錢。 其實有點不希望其他較次要的訴求於七一出現,如性別歧視、小數族裔。不是不重要,但你分散了焦點,再多人出來遊行也沒用。爭取了普選後,才有希望。 香港現狀就是進擊的巨人內待被吃的一群。出去反擊的少數,就犧牲了。 港獨是自救的方法,卻不想見到流血事件。 香港的前途,如何定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