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4的文章

學琴準備

小朋友準備學琴了,面對一座大大的鋼琴,而且按下琴鍵便會發出聲音,感覺很興奮。 可是要知道上鋼琴課前,要準備什麼呢? 1. 飲水及上洗手間 由於上課時間有限,先飲水及上洗手間,上課途中便不需要暫停,影響進度。 2. 洗手 無論練琴或是上課前,每次接觸鋼琴先必須潔淨雙手,好好保養鋼琴。 3. 排好琴譜 老師還未到達前,應該拿出平常練習的琴譜,最好可以先揭開需要覆琴的樂曲,節省更多時間,可學習更多。 4. 做好功課 學鋼琴不止只是對著鋼琴練習,不時還需要做一些樂理練習,小朋友一定要在上課前完城,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便請教老師。

黃埔 -- 沉默的髮型師

有一天於黃埔食完自助餐,在上課前打算找附近的髮型屋剪頭髮。當時還沒有打算做負離子。 平時都沒有留意,但原來一到要找髮型屋時,周圍都是髮型屋。 當然,我比較喜歡少人,簡約潔淨的鋪面。 如果在櫥窗望進去已十分繁忙的店鋪,我通常都不會選擇。因為繁忙的師傅是不會有心機弄好我混亂的頭髮。 最後我選了一間有日本人當髮型師,而且新開不久的店鋪。洗剪吹,承惠300 當然,我不懂日文,招呼我的髮型師是香港人。可是我又忘記了他的姓名,近日經過該處,又找不到店鋪的所在。 說回剪髮,入到去,一邊牆是一排的剪髮椅,背面就是細細的RECEPTION同埋洗頭區。鋪仔細細,但得我一個客人的關係,就像包場咁,一點焗促感也沒有。沒有電視,只得雜誌。上文講過,深近視的我在剪髮時是什麼都做不來。 師傅走過來問了我想點剪,我答只想偷薄。還有傾談負離子的問題等等,都是說只有負離子才救到我個頭。 然後就是洗頭 噢﹗ 竟然是師傅自己洗,真的高興。 吹頭都係?正 後來才有一對日本客人進來剪髮,別人是有預約的。我則是WALK-IN入來。 然後問我如何分界之後,師傅便很專心的替我剪頭髮,全程差不多沒有出過一句聲。 雖然有點悶,可是後來的經驗,某些師傅替我偷薄後,全部頭髮好似失控般﹗ 這個師傅剪髮功夫好好,又細心幫我吹直個頭,偷薄後我個頭沒有成個蓬起,感覺輕盈。 如果下次有時間,都會努力搵返間鋪頭出來。 其實負離子真的想找他做,可惜實在有點遠。但我在將軍澳的不快經歷,讓我真的要找一個負離子好的髮型屋。 下回再講。 <負離子變粟米頭經歷>

人生之旅中心 Zero Zone -- 模擬香港 --

-- 模擬香港 -- Circle of Life  地球設計的重點是循環不息,像水化成蒸氣升上天然後落下,結成冰也可以融解。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生死循環,人類追求的便是適應生老病死這個循環,而不是追求不老、不死。 循環的好處就是不浪費,資源被充份利用,減少耗損。如水一樣,循環不息,用之不竭。 首先需好好利用的是"人",人的能量。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能量,有些精加旺盛,做事很有魄力,能感染身邊的人的能量較大。相反,動也不動的則較缺少能量。 相信人能互相感染。 所以擁有龐大能量的人,最好跟缺乏能量人多相處。 最好的例子就是﹕ 幼兒  與  長者 小朋友精力充沛對外界充滿好奇,長者可能行動較慢但心存智慧。 兩者應該經常相處,小朋友的精力便得以傳遞到較沉寂的長者世界。 因此,Zero  Zone   認為幼兒中心與老人院應該相連在一起,鄰舍的關係。 教導小朋友幫助老人家提取東西、表演音樂/跳舞、或只是對著老人家笑一笑,已能帶給老人家不少歡樂。 相處時間不用多,但每天都有接觸的話,彼此的關係便會建立,小朋友長大也懂得尊重老人家。 Zero  Zone 是什麼?日後公佈

歲半前後

​ 乾淨傻B 都快21個月大,這篇文章是在19個月時候開始想寫,因為發現他歲半前後開始有大不同。 歲半前,帶你到遊樂場玩,你手腳並不怎麼協調,也不懂得爬上樓梯,也不懂自己滑滑梯。帶你落街,你就很高興的一支箭向前走,完全不理會別人。不大懂得說話,對任何人都只會叫媽媽。餵你食什麼你都會食,但不會比別人食。見到陌生人會大哭。 歲半後,起了很大變化。你開始喜歡看得意造型的卡通片。開始懂得點頭、搖頭。開始懂得拒絕,或選擇不吃某些食物,或不食淡無味的食物。但現在學會與人分享食物。有一次你嚷著食香蕉,可是你早前已食了一隻。我搣開了香蕉,然後交給你,但叫你比一口我食。你不會自己先食一口,反而讓我先吃。抵讚。 開始願意拖著別人的手行,當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,就會放開手。去到陌生地方,開首會有點不習慣,但慢慢便會適應起來,當自己屋企周圍走。當得到想要的東西,就會卡卡卡奸笑。出門口,一定要向前行,不知為什麼不肯轉左。可以從BB床爬到大床之後,到遊樂場時,已開始懂得自己爬樓梯,之後還懂得自己滑滑梯,只是對韆鞦還是不感興趣。現在見到什麼都想爬上去。 雖然還未懂得講野,但對著公公會講"加加",出街時亦會講"街街",食雞時亦會講"雞"。見到小朋友、巴士、狗仔貓仔,都會指著然後"呀﹗"。 沒有變的是依然喜歡食奶咀,夜晚瞓覺會幫手推床,喜歡推椅子、一聽音樂定了型,喜歡看足球同賽馬,連見到金融數字都會留心觀看。

啟蒙老師

中二的時候,記得中文科老師冰若冰霜的步入教室,整個班課噤若寒蟬。她的面貌很像當時飾演小龍女的李若彤,她是我中文的啟蒙老師。若不是該中文老師,可能我根本不會寫作。當然,學期完結,才得知她根本是一位親切又平易近人的老師。 中六轉了新學校,又遇上另一位中文老師。高校時讀中文不覺得辛苦,很是有趣。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,認識了我在鋼琴上的啟蒙老師,大開音樂上的眼界,拓闊了我的音樂世界。開始尋找自己喜愛的作曲家及作品。 今天,我找了到我在英文上的啟蒙老師。雖然我修讀翻譯系,可是一直都覺得與英文格格不入。直到在網上見到老師的部落格,原來講莎士比亞都可以那麼有趣。現在正跟他學習英文,教了三篇莎士比亞,兩篇Churchill的演講。從未如此深入認真學習英文,雖然進度還是很慢,但我已感覺到我對英文有點好奇。 我相信凡事只要被啟蒙老師打通了任督二脈後,一切就可以由自己繼續努力尋找。

愛上樂器

​ 作為鋼琴老師,總希望學生可以喜歡音樂,喜歡上課,還有喜歡練習。要知道喜歡音樂與喜歡練習是兩碼子的事。 可是,如何才叫喜歡? 喜歡一種樂器,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。 你會每天想見到他,抱著他,分秒都想著那個人,差不多「每隔兩秒我都想起你」,會留意他的一舉一動,會猜想他的過去,對他的每一件細小事都感到好奇,很想知道,渴望知道。如果某天看不到他,會感到很不自然。與他一起感覺很好,很開心,不會覺得沉悶。 當然,喜歡一個人這種關係也需要經營,需要用心維繫。 喜歡一個人可以一生一世,樂器也是一樣。 正有佷多事情有待去發掘。 你每天都有練習嗎?練習時有回想老師的指導嗎?上課有用心嗎? 一天不練習是否會覺得不舒服?有留意你練習時的聲音嗎?會希望多練習而達致更完美的聲音嗎? 再檢視你與你所學的樂器的關係,你與你的樂器相熟嗎?認識嗎?了解嗎?像好朋友每天見面,無所不談嗎? 或許,你找到與你最合拍的樂器嗎?